2007-06-06 四川宁南发生泥石流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六月 07, 2007 民兵在现场抢险,不知道他们手里拿着什么? 泥石流场景,从泥石流组分来看可能是稀性泥石流 6月6日清晨,四川省宁南县披砂镇大花地村二组天久小学附近的碾房沟公路段发生泥石流灾害,共造成七户三十四间房屋被毁,其中五人死亡和二人重伤。此次泥石流灾害主要是因为当地短时强降雨而造成的。 四川省救灾办、国土厅、民政厅、水利厅已组成工作组于上午赶往灾区,协助当地开展救灾工作。 来源:四川新闻网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地球人同一祖先? 最新研究支持人类起源非洲说 八月 19, 2007 图 人类迁徙示意图显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 日本佐贺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在分析研究了世界105个民族的6245个头盖骨标本(4666个为男性,其余的为女性)后认为,这些头盖骨的大小、形状等数据的多样性说明,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从而否定了人类有多个起源的说法。 目前,大多数的学者同意,在大约5万年以前,人类从非洲向世界各地扩散迁徙,不久后在欧洲、亚洲及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石器时代文化。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各个分散的人类种群是在不同的区域独立进化而来的。 英国剑桥大学动物学系安德烈娅•马尼卡及其同事对这6245个头盖骨中的4666个男性头盖骨进行了研究,他们在每个头盖骨的37处不同的位置进行了测量,按照长度、宽度、眼窝的尺寸、鼻子的高度等比较每个头盖骨在这37个位置的形状差异,并与他们的祖先从非洲来到该地要走过的路途距离相联系。马尼卡说,以前的基因数据一直支持人类单一起源说,加上他们这次对大量头盖骨测量所得的新数据,可以肯定地说,现代人类起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单一区域。 马尼卡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头盖骨所在的地理位置离非洲越远,其形状和尺寸的变化就越小,这和人类DNA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在人类走出非洲的多步迁移的每一个阶段,原始的非洲人种群是稳定的,仅有一小部分人发生了变化。这就构成了一系列有效的"瓶颈",使得种群差异减少。事实上,变化最大的头盖骨来自东南非洲,通常认为那里是人类的摇篮。 最近有一些观点认为,不同种群的原始人类的交配有可能是很普遍的。但马尼卡及其同事的研究却指出,非洲原始人和其他早期的原始人类,如尼安德特人(石器时代生活于欧洲,现已绝种)的交配要么没有发生,要么就是微不足道。 围绕现代人类即智人的起源问题,有"非洲起源"和"不同地区分别起源"等假说。非洲起源说认为,智人的祖先在20万年至10万年前诞生于非洲,此后他们迁徙到世界各地,进化为早期智人。这种假说还从遗传学角度指出,在远古时距离非洲越近的地区人数越多,遗传上的多样性也越明显,离非洲越远的地区人数越少,多样性方面的差异也随之变小。 但近年来也有一些考古发现显示,现代人类的起源可能比非洲起源模式复杂得多,现代人类的祖先不一定全部来自非洲。 (记者:李学华) 相关参 阅读全文
对地震预报的一点看法 五月 28, 2008 看到吾无五物写的“ 从天气预报到地震预报 ”的文章,想起周秀骥院士5月20日在中科院地学部举行的汶川地震院士座谈会上 关于天气预报的精彩分析 ,这段时间又恰好聆听了陈颙院士对地震预报的见解,觉得比较这两种预报非常有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预报所处的阶段,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气象预报走过的路程。(根据陈颙院士的分析整理和扩展而成) 天气预报 17世纪以前,天气预报(这里指短期的气象预报)主要也是停留在观察天象(例如华北地区的“旱刮东风不雨,涝刮东风不晴”这个谚语)、物象(例如蚂蚁搬家,燕子低飞)的经验性预报阶段。 阅读全文
2007-06-05 世界环境日 六月 05, 2007 这样一幅图片似乎不用太多的解释,你可能已经明白了它的涵义。 对于全球变暖,我们最切身的感受是夏天的提前来临、炎炎烈日越来越让人无法忍受,但我们可以选择暂时的逃离:去往凉爽的地域度假、躲进开着空调的房间...... 但不要忘了,这个星球上最寒冷的南北两极同样在经历着气温升高所带来的剧烈变化。那些生活在地球边缘的生命,比如北极熊,正命悬"孤岛",它们为寻找一片可以栖身的地方可能历尽艰难,陷入绝望的境地...... 这幅图片来自国家地理杂志最新一期的 "消失的海冰"专题 ,专题里有一个 北极冰雪消融趋势地图 ,你可以对比2000年、2050年、2100年的北极冰雪覆盖图。国家地理本期还有一个同类专题 大融化 。 1972年6月5日至6月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讨论当代世界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两个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会议最后还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在1972年10月召开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这一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 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星期一发布《全球冰雪瞭望》指出,世界将会有数十亿人受到冰雪融化的影响。报告指出,60年代以来,北半球冰雪覆盖的范围以每十年1.3%的速度递减;如果现在的气候变暖模式持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地球大部分冰川的范围将下降40%以上,而南北极地区的海冰范围也将下降1/4,由此导致的洪水、海平面上升、缺乏淡水等问题将影响全球十多亿人。冰川范围缩小将影响到世界众多河流,目前正在经受风险的河流包括锡尔河、阿姆河、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河、长江和黄河。黄河流域的人们正冒着水资源日益短缺的风险,除了发电和工业受损以外,农业灌溉用水也面临威胁。永久冻土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很重要。报告预测,本世纪末,美国阿拉斯加州布鲁克斯以南的所有地区、格林兰岛南部海岸的大部分永久冻土带,以及在次北极区的加拿大大部分地区的永久冻土带将融化,而中国的永 阅读全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