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雪灾”的博文

冻雨灾害(低温雨雪冰冻)

图片
今天发一篇稍微长一点的文章,主要就这次中国中部和南部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稍微展开并介绍一些科普性知识,尽可能用图片来说明道理,请继续往下看。 一、什么是冻雨,有什么危害 冻雨是指过冷却水落在地面或暴露物体时,迅速凝结为冰的天气现象。冻雨与冷暖气流的相遇有关,它的形成通常需要两个条件: (1) 水汽充足。美国的东北部和加拿大中东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冻雨灾害区,靠近它们的五大湖区正是暖湿气流的来源。 (2) 地面温度低于 0 ℃,高空则有逆温层。下冷上热的气温条件使雪落到地面之前融化为水滴,而地面低温使水滴落地时又能迅速凝结成冰。 冻雨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冰覆盖层,这种冰覆盖层被称作"雨凇",又称"冰挂"。 图1 两冷包夹一暖的"三明治"气层是冻雨的理想"温床"。冻雨开始时以雪的形式落下,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层而完全融化为雨滴,随后在更低的高度上又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冷气流层,此时雨滴不再凝结,而是形成过冷雨滴。过冷雨滴一旦遇到低于0 ℃的任何物体就会立刻凝结,形成细长条状的冰挂。 图片来源: University of Illinois wiki来源 冻雨会使路面覆冰,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因此陷入停顿;冻雨落在屋顶以及各种裸露的户外公共设施上,公共设施因为承载过重而倒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冻雨严重威胁着电网设施,当冻雨附在输电铁塔和输电线路上结冰时,电线因负载超过设计标准而拉断;中国电力顾问公司总工程师吴云说,像双回线这样的( 铁塔) 的重量大概是6 吨,但是结了冰以后,重量大概达到50 吨,是原来的6 倍(数据来源于 CCTV )。另外,附在电线上的冰面使得电线在风力作用下"迎风舞动",很容易拉倒铁塔进而造成供电中断,一旦供电不畅,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果发生事故的电塔在山区,维修起来及其不便。2008 年1 月中国南部和中部遭受严重的气象灾害,其中一大部分损失由冻雨造成。 图2 这是贵州某地区的冻雨图,冻雨在贵州并不少见,但持续时间没有今年这么长。冻雨附在电塔上凝结成冰后,时间一长就可能压垮电塔,特别在南方地区,设计标准没有考虑到极端的天气情况。当前清理这些附冰最有效的办法是人爬上去敲掉冰挂,这类工作具有危险性,湖南有三个...

解读中国雪灾损失数字

图片
首先插播两张图,网上有不少人拿第一张图对比中国的冰雪灾害。其实这张图是假象,因为图片所在处根本没有下雪,树上车上的冰都是 风吹出来 的!拿第2张图一比较,你就会发现远离湖岸的地方,丝毫不见"冰雪"踪迹!我找了很久才找到原图,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感慨要在混沌的网海探求真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分享给大家。 2005 年 1 月,时速超过 100 公里的狂风使瑞士日内瓦湖的湖水冲出堤坝,因为外界气温低达 -10 ℃左右,这些湖水一旦碰到固体表面便开始凝结,湖边的汽车和树因此被冻冰"全副武装"了起来。(图片来源: PBase.com LLC )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2008年 2 月 23 日提供了中国中部南部1月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损失情况:农作物受灾面积 1.78 亿亩;倒塌房屋 48.5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1516.5 亿元,已造成 129 人死亡, 4 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 166 万人。 数字太大超出了我们的日常认识,不容易读懂,试问多少人有亩的概念呢?因此,我就负责把这几个数字翻译一下,做一下对比,留一个印象。 1亩约等于667平方米,故农作物受灾面积为11.8万平方公里,而浙江省面积约10.2万,这么一比就有数了,农作物影响面积相当于一个浙江省。 唐山地震倒塌了多少房间?约530万间( 来源 ),这样我们就知道雪灾倒房子的机率要远比地震小,因为雪灾受灾面积要比地震受灾面积大的多。在城市,高楼大厦不可能被冰雪压倒,最有可能是山区,杜甫又要发"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感慨了。(我这里奇怪的是损失为什么要论房间的间,而不是几层,几幢?间是不是更准确些?因为可以和人口对应) 损失1516.5亿元,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要多纳税110多元,多吗?咱们比较一下中国GDP,2007年中国GDP总量约 24万亿 ,按照 13亿 中国人口计算的话,每人一年分到1.8万,每个月1500元。从此看,110多元的税好像不多,只占GDP的0.6%左右,但这是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的损失例如生产交通停顿等社会链条损失,那就很难定量化了,间接损失通常不比直接损失小,以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为例, 阪神地震使大阪和神户的金融、信息和物流中心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这方面的经济损失属于软损失,高达500亿美元,而这次地震造成...

这是世界末日的警告吗?

图片
"真像是到了世界末日!" 听到这句话,我不禁打了个冷颤。难道这越来越极端的气候真的就是世界末日来临的警告? 南部非洲在发洪水 , 非洲西部在猛烈吹着沙子 , 中国1/8的土地被积雪覆盖 , 热带气旋袭击斐济 ,很多地方都在下雪。这么多灾害,害得我手忙脚乱地更新博客。 在爱丁堡2个月,没有几天是阳光普照的,不是阴霾小雨,就是飞雪迎春。我怀疑雅典也是,因为爱丁堡号称"北方雅典(Athens)",否则就是名不副实,果然,这几天的卫星拍到希腊的山头也是白雪皑皑。 看高分辨率图请点击 (2.98MB) (图片来源:NASA) 这是2008年1月30日 TERRA 卫星获得的美国南加州山上的积雪覆盖图,CNN报道说这个山上下了近60cm的雪,这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屁股的高度,我听女朋友说南方也下了这么厚的雪。上面一张图是自然色,但白色部分并非都是雪,最上边的是云。因为红外短波对温度感应灵敏,因此下图是利用红外短波波段得到的假彩色图,就把白云和白雪分开了,红色的是雪,白色的是云。在卫星图像处理的时候,研究者通常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波段。看自然色大图请点击 这里 (4.6 MB JPEG),看假彩色大图请点击 这里 (3.8 MB JPEG)。(图片来源:NASA) 以下一些标题是我一天内随便翻翻就看到的新闻,我再一次觉得一个好的标题是多么重要!但是,我呼吁请新闻记者不要再 为了吸引眼球而老在标题上琢磨 ,好好把内容充实一下!看这些垃圾新闻,真的有些浪费时间!我今天也用了一个噱头的标题,但只是为了呼吁,我们自己别老是十大,n大的,我自己下不为例! 最后,我推荐熊蕾老师的一篇博文: 灾害中,新闻报道更应该关注谁? 世界上 最 幽默的两只母狮 表情极其怪异(组图) 全球 最贵 书 一页纸售价高达900万英镑 美国男子造出 最大 铅笔 重9988公斤(图) 水星 巨型 "蜘蛛" 惊呆 天文学家(组图) 汉武帝的25个 首创 :第一个提出要游牧民族臣服 西北 首家 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成立 美国《大众科学》:世界 最大 望远镜揭秘 两大 气候原因造成当前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Technorati : nasa , snow , terra

中国的雪灾和评价一篇文章

图片
View Album Get your own 国外媒体每年都拿中国的过年做新闻,他们中的很多人一辈子也估计都见不到那么多人,声势浩大地,不约而同地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且是那么地锲而不舍。我猜他们是无法理解中国的这种过年情结的,因为他们没有深入骨髓的"根"的思想和亲情。 恰好这次碰上了全球性的极端气候,中国很多省市的大雪,又为新闻媒体提供了素材。 时代 周刊自然不放过,一下公布了18张图片,并且取名China's Deep Freeze(有人翻译为中国的极度深寒)。要看原版图片说明请看 这里 。极度深寒是一部电影,可以到VeryCD 下载 。 中国的雪灾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拉尼娜还是大气振荡周期?新闻媒体喜欢拉尼娜,于是现在网上到处都是关于所谓对雪灾原因的剖析文章,说来说去关键就那么几句话,不仅无趣,而且没有深度。 去Google上搜: 南方雨雪的真正罪魁是谁 ?你会看到这篇文章到处被转载。作者是 杨禹 老师。 我猜 杨禹 老师是学文科的,所以在我的眼里文章中描写成分太多,虽然有想法,但不够科学严谨。举几个例子: 1,"这相当于人类目前对地震的把握程度--可以做出趋势判断,可以解答理论成因,但还无法准确预测一次具体地震的时间、位置。"地震的成因至今是不明确的,而且地震不能预报和气象预报不准确的原因不同。这是臆断! 2,"北极、南极、青藏高原,这是地球的三个冰库。"竟然没有说格林兰岛,地理知识实在太缺乏了,如果不懂,搜一搜也行,可见文者喜欢自由发散,不喜欢证据,想到哪里算哪里。但是,这会误导很多人!而且,北极的冰雪融化并不会造成海平面升高(参考这篇文章 为什么全球海平面升高速度不一样 )。这是错误的自由发挥! 3,"这些异常,必然会把巨大的尾巴,扫到咱陆地上来。"这句话很形象,可惜我不清楚这一扫怎么只扫到一些地方,另一些地方就没有扫到。这是空泛! 4,"巴格达、孟加拉、我国南方,正好环绕在青藏高原的周边。"地图到底看了没有,我国南方算什么地方?浙江也在青藏高原周边吗?巴格达也在青藏高原周边吗?这是糊涂! 5," 我国的东部、中部腹地,恰恰处于青藏高原与太平洋--这全球气候变暖的两个核心区的夹击之中。"...

NASA公布中国雪灾卫星图

图片
2008年1月12日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和雨雪天气过程。苦了要放假的学生,不但要雪天买票,而且很多道路被堵,那些民工更是受苦,有的不得不在车站过夜滞留。 据民政部23日发布的灾情信息,此次雪灾到今天为止已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0省区3287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2.3亿元。 具体新闻看 这里 ,图片来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