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之地震灾害-04地震灾害

来源:陈颙, 史培军. 自然灾害[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声明:版权归作者本人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所有。转载请一定保留来源。

2.3 地震灾害

2.3.1 国外9次大地震

表3 1900年以来世界上的一些重大地震灾害

图40 1906年4月18日清晨5点20分,美国旧金山(38.0˚N,123.0˚W)发生8.3级地震,60,000余人遇难。震时全城起火,社会秩序一度混乱,抢劫杀人等恶性事件多有发生。全市进入紧急状态。近10万人逃离城市,经济损失超过5亿美元。

来源 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

图41 1923年9月1日中午,日本东京附近(35.0˚N,139.5˚E)发生7.9级强烈地震,被称为关东大地震。50万座建筑物被毁,14.3万人死亡,20万人受伤,50万人无家可归。地震引起了全城大火,同时还引起了严重的滑波和泥石流。

来源 SiberHegner

图42 1960年5月22日下午3时11分,南美洲智利发生震级9.5地震,这是20世纪全球发生的震级最大的地震。震中烈度可达XII度。其后两天之内,在南纬36度至48度之间,沿海岸南北长1,400公里的狭长地带,发生上百次强烈地震,其中超过8级的3次,超过7级的10次。地震造成5,700人死亡,几十万座房屋被彻底摧毁。这次地震还引起了附近的火山喷发,地震引起的海啸,席卷了整个太平洋地区。

来源 Pierre St. Amand,NGDC/NOAA

图43 1964年3月27日当地时间下午5点36分,20世纪的第二大地震发生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地震的矩震级为9.2。阿拉斯加人烟稀少,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大。但这次大地震造成520,000平方公里大规模的地面变形。

来源 USGS

图44 和1960年智利大地震一样,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也产生了海啸,图中给出了这两次地震产生的海啸在太平洋的传播时间分布。似乎阿拉斯加地震产生的海啸波传播速度要稍快一些。

图45 1994年1月17日清晨4点31分,洛杉矶西北35公里的北岭市发生6.8级地震(34.9˚N,118.8˚E),死亡55人,受伤7,0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地震。

来源 J. Dewey, USGS

图46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时金属结构的高架桥破坏照片。这次地震使得大阪和神户的金融、信息和物流中心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这方面的经济损失高达500亿美元之多。而这次地震造成建筑物和设施破坏等工程损失只有480多亿美元。这是地震灾害史上,地震灾害的软损失(商业中断,金融、信息和物流中心的功能受到影响)第一次超过硬损失(工程损失)。

来源 Dr. Roger Hutchison,NGDC/NOAA

图47 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邦7.7级地震是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大的板内地震之一,也是印度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地震之一,估计死亡总数达13000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使印度经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来源 a:Paras Shah, AP b:Enric Marti,AP

图48巴姆城坐落在伊朗的东南面,是一座重要的历史古城。这座城市的重要特色在于它的所有建筑都是用泥土砖块,粘土,干草和木头建构而成。这座城市建于公元224,久经战火,但一直屹立到2003年12月26日之前。巴姆为位于“丝绸之路”的旁边,被誉为卡维尔盐漠中的“翡翠”,令众多电影导演和游客为之着迷。

来源 新华网

图49 2003年12月26日清晨,天还未亮,伊朗巴姆城(震中位置为29.0˚N,58.3˚E)的民众都还躲在被窩中熟睡。突然间,天搖地动,以土砖建成的樓房,如积木般垮下。頓时,整座城市烟尘弥漫,哀鴻遍野,數万名鎮民被压在碎瓦之中。地震瞬息消逝。尘埃落定后,巴姆已是一城废虚,等待著黎明的到來。27日, IKONOS卫星获得了这张卫星图,图中可以看到把母城的破坏。据报道,70%的建筑在这次地震中倒塌。

来源 Space Imaging

图50巴姆地震彻底摧毁了这座历史古城。伊朗内政部长27日站在一片瓦砾堆中说:“这里已没有一栋完好的建筑。” 图为中国救援队在震区寻找存活者。 黄建发摄,中国地震局

图51 震后的巴姆城几乎夷为平地。原9万人口,4.1万死亡,2万余受伤,无人有家可归。图为一名神职人员在为死难者祷告。

来源 新华网

图52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了远比地震本身惨重得多的损失,30万人遇难。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26日晚宣布当天上午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发生的强烈地震为国难,并对在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中死难者表示哀悼。图为印尼班达齐灾民在海滨大帐篷栖身。

来源 高中地理选修5

图53 《地震废墟中找到的家人照片》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05年度最佳照片之一,摄影:萨马德)。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发生的里氏7.6级强烈地震已使 88000人死亡,人们在巴基斯坦地震废墟中找到的家人照片。作者:萨马德

图54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05年度的最佳照片之一:《真主的怒火》。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发生的里氏7.6级强烈地震已使 88000人死亡。巴基斯坦的巴拉科特在不到30秒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一片废墟,镇子里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在地震中倒塌。8名男子在地震发生后在清真寺的废墟上进行晚祷告。作者:古特费德尔

图55 2005年12月27日《今日美国》报评出了2005年度最佳新闻图片,2005年10月8日发生的南亚大地震不仅使87000多人丧生,而且摧毁了巴基斯坦西北和巴控克什米尔350万人的住所。四百多万灾民急需援助,其中包括这名在地震重灾区巴拉科特无家可归的小女孩,她将面临喜马拉雅地区冬季的严寒天气。作者:AP Tomas Munita。

图56 南亚地震中年轻的罹难者:10月14日,巴基斯坦城市巴拉考特郊区,一座学校分废墟下埋者一个孩子。(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05年度最佳照片之一,穆尼塔摄)

2.3.2 中国的大地震

以下重点介绍5个中国的地震。

1920宁夏海原——中国地震现场考察的开始

1920年12月16日,宁夏(当时属甘肃)海原发生8.5级特大地震,伤亡和损失极其严重。除直接死于房屋、窑洞倒塌者外,更有大量居民因缺少救济和医疗死于饥寒和瘟疫,约有20万人丧生。灾情惊动了全国上下。中外近百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能量巨大的地震。据当时的《中国民报》记裁了震后的悲惨场面:“清江驿以东,山崩土裂,村庄压没,数十里内,人烟断绝,鸡犬绝迹。”死亡在万人以上的有6个县。其中以震中海原县最严重,达7万人,占县总人数的—半以上。地震造成自甘肃景泰兴泉堡至宁夏固原县硝口长达215公里的巨大破裂带,至今仍清晰可辨。海原地震的滑坡数量多,规模大。滑坡堵塞河道,形成众多的串珠状堰塞湖。

当时的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亲自带队前往现场调查,回来写出了“甘肃地震考”等论文。翁文灏所长认识到,地震现象不能只由地质学家通过宏观考察进行研究,还需要设立地震台进行观测,以便应用物理方法研究地震的本质。于是,他安排李善邦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的鹫峰建立了地震台,该台自1930年冬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共记录2472次地震。这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地震台。

图58 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李善邦等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的鹫峰建立了地震台,该台自1939年冬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共记录2472次地震。这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地震台。图中李善邦站在“地质调查所鹫峰地震研究室”前。

图59 1951年李善邦先生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台地震仪

1966河北邢台地震——地震预报实践的开始

1966年3月8日凌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紧接着3月22日,在稍北的邢台地区宁晋县再次发生7.2级强烈地震。两次地震共约八千余人丧生,四万余人受伤。这是建国后首次发生的在人口密集地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

这次地震灾情严重,除震区人口密集外,还有两个特别原因。第一个是地基。邢台地区位于河北省南部,以西是太行山及山前地带,东部为巨厚的沉积平原,古河道密布,黄土沉积层很厚,地下水很浅,是有名的涝洼盐碱地区。因而该地区地基土壤饱含水分,加重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第二个是房屋特点。当地农村多为土坯房屋,房顶巨厚,秋季可以在房顶上晒粮食,用石碾子脱粒,毫无一点抗震措施。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邢台地震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前后两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分别达到Ⅸ度和Ⅹ度。地震造成了京广线铁路中断,其影响波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省市。

极震区地形地貌变化显著,出现大量地裂缝、滑坡、崩塌、错动、涌泉、水位变化、地面沉陷等现象,喷水冒沙现象普遍,最大的喷沙孔直径达2米。地下水普遍上升2米多,许多水井向外冒水。低洼的田地和干涸的池塘充满了地下冒出的水。淹没了农田和水利设施。地面裂缝纵横交错,延绵数十米,有的达数公里。

图60 1966年3月8日凌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紧接着3月22日,在稍北的邢台地区宁晋县再次发生7.2级强烈地震。两次地震共约八千余人丧生,四万余人受伤。这是建国后首次发生的在人口密集地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

图61 邢台地震后,中国开始了地震预报的实践。在邢台地震后,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遥测台网, 建立了中国地震局,建立了地震会商制度。图中记录的是地震在邢台建立的第一个地震综合观测台站——红山地震台,科技人员正在用石头垒出“红山”两个大字。

中国地震工作者很早就对1920年的海原地震、1954年山丹地震进行过科学考察,对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和前兆现象进行过研究,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地震预报科学实践却是从邢台地震开始的。

图62 邢台地震纪念碑,碑文如下:

一九六六年三月八日五时二十九分及二十二日十六时十九分,我区隆尧县白家寨、宁晋县东汪先后发生六点八级和七点二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十公里左右,震中烈度为九度强和十度,波及百余县、市,尤以隆尧、宁晋、巨鹿、新河为烈。震前,地光闪闪,地声隆隆。随后大地颠簸,地面骤裂,张合起伏,急剧抖动,喷黄沙、冒黑水。老幼惊呼,鸡犬奔突。瞬间,五百余万间房屋夷为墟土,八千零六十四名同胞殁于瓦砾,三万余人罹伤致残,农田工程、公路、桥梁悉遭损毁。灾情之重实属罕见,伤亡残状目不忍睹。

震后,周恩来总理冒余震之险三次亲临现场,体察灾情,面慰群众,提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之救灾方针。李先念副总理暨中央慰问团亦即赶来,抚民心,励自救。党中央、国务院之深切关怀,使灾区人民没齿难忘。

省、地、县党政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组织发展生产,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两万四千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星夜奔来,舍生忘死,排险救人,十指淌血活民命于绝境,搭棚架屋,废寝忘食而助民以安居,诚谓德高齐天。来自京、津、沪、石等市七千医护人员,含辛茹苦,救死扶伤,实乃情深若海。全国各族人民莫不伸出友谊之手,纷纷投函致电,捐款赠物,运来灾区的衣食用品、生产物资,难以数计。

对此,灾区人民无不感激涕零,由衷呼出“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并化悲痛为回天之力,重整山河、创业建功。废墟举处,当年即粮棉丰登,新房排排,新村片片。

在周总理的亲自指挥下,三十多个科研单位、五百五十余名科技人员先后赶到地震灾区,进行我国有始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现场考察实验。从此,前所未有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在我国广为开展,专群结合,多路探索,使我国地震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地震研究工作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邢台大地震堪为我国地震史上之里程碑。

抚今追昔,倏已廿载。如今灾区已是人笑年丰,地换新颜。然地震之惨痛教训,亲人之所遭不幸,终不能忘怀,党予人民救命之恩情,群众抗震卓绝之精神,永刻骨铭心。值此地震廿周年之际,特立此碑,以追怀亡者,激励今人,垂教后人。”

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我国东北部地区海城市及附近地区发生的7.3级地震,波及9000平方公里,震区地动山摇,海城境内2734平方公里顷刻间房屋倒塌,受灾人口达800余万。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是工矿企业、交通、电力和水利设施以及民房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震区房屋倒塌达90%以上,按通常估计死亡人数会有10万人,由于成功的地震预报,数百万受灾人口中仅殁1328人。

图63 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纪念碑

广为报道的1975 年中国海城7.3 级地震四阶段预报(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曾令世界上许多人为之振奋。但因为当时的文件没有公布,而且预警发布详情也没有描述,海城地震的预报过程一直显得神秘。王克林和陈棋福等通过对已解密的文档资料的研究和与主要见证人的访谈,重现这一重要历史。他们的研究报告关于海城地震的预报情况是这样写的:“海城地震前有两次正式的中期预报,但未正式发布短期预报;地震当天,有一个县政府发布了具体的疏散令,而辽宁省地震工作者和政府官员的行动在实效上也构成了临震预报。上述行为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但震区当时的建筑方式和傍晚发震的时间亦有助于减少地震的伤亡。灾区各地疏散工作极不均衡,由最低层的行政部门作出应急决策的情况较为常见。最重要的临震前兆是前震活动,但诸如地形变异常、地下水水位、颜色和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动物异常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1976河北唐山地震——20世纪死人最多的地震,预报受到挫折

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灾害极为严重。

图64 1976年唐山地震灾害系统示意图

来源 高中地理选修5

图65 唐山市中心的地震破坏情况

图66 唐山地震工厂的破坏

图67 唐山地震纪念碑。于1986年建成,碑名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纪念碑高76米,寓意1976年那个刻骨铭心的日子;纪念碑由四根棱柱组成,柱子的四个平面、八根平面交界线寓意四面八方,以纪念唐山地震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纪念碑碑文如下:

唐山乃冀东一工业重镇,不幸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四十二分发生强烈地震。震中东经一百一十八度十一分,北纬三十九度三十八分,震级七点八级,震中烈度十一度,震源深度十一公里。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此难使京津披创,全国震惊,盖有史以来为害最烈者。

然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民众无愧于幽燕之英杰,随遭此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主震方止,余震仍频,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

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死忘生,排险救人,清墟建房,功高盖世。五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四面八方捐物赠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断水之绝境。与此同时,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诸如外转伤员、清尸防疫、通水供电、发放救济等迅即展开,步步奏捷。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余万间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

自一九七九年,唐山重建全面展开。国家拨款五十多亿元,集设计施工队伍达十余万人,中央领导也多次亲临指导。经七年奋战,市区建成一千二百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六百万平方米厂房及公用设施。震后新城,高楼林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春光融融。广大农村也瓦舍清新,五谷丰登,山海辟利,百业俱兴。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

抚今追昔,倏忽十年。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爰立此碑,以告慰震亡亲人,旌表献身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特制此文,镌以永志。

笔者(陈颙)是唐山地震后,最先进入唐山的地震工作者之一,并在唐山地震现场工作了一个多月——一场巨大自然灾害后最难忘却的一个月。作为一名当时在最基层工作的科研人员,我经历和看到了许多事情。

图68 历史永远记住这一天,唐山地震中24余万人遇难

地震后,我立即赶往唐山。从北京到唐山这一路给我的感觉是:地震的破坏就像扔了颗炸弹,破坏程度严重但破坏空间却非常局限。出发后100公里内,我没有看出沿途的农村房屋受多大程度的破坏,但是一进到距唐山20多公里的丰润地区,情况就出现了变化——路边的砖房开始开裂。由此可以看出,唐山地震虽然造成了巨大破坏,但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半径也就在20公里左右。天津、北京市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主要是对高层建筑,对老百姓民房的破坏还是很有限的。

从丰润再往唐山,情况就惨不忍睹了。整个唐山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很多幸存者沿着马路呆呆地坐在废墟堆边,没有声音也没有眼泪——他们的眼泪早已哭干了。一座房子倒了会产生很大的灰尘;一座城市倒了,却不知道会扬起多高、多厚的灰尘?幸存者快变成黑人了,只有眼珠又大又白,满面的灰尘好像刚从土里钻出来。那是夏天的凌晨,很多百姓睡觉时都没有穿衣服,房屋倒塌后,无法从废墟中找寻自己的衣服,只好到附近的商店或别的地方抓来一件衣服。经常看得到这个街区的人们全都穿这种工作服,而另一个街区都穿那种工作服。唐山地委7名常委遇难,政府大楼也受到严重破坏。

如果我们把占一次地震灾害损失90%的时间和空间定义为造成地震灾害的时间和空间,全球20世纪的统计资料表明,100年内全世界所有地震造成灾害的时间不到1个小时,所有地震造成灾害的空间不到地球表面积的万分之一。因此,巨大的地震灾害发生在短暂的瞬间和非常局限的空间,这是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也是地震灾害有别于其它自然灾害的地方。

图69 唐山地震时滦河大桥破坏,天津至唐山的交通中断。

震后,唐山的交通堵塞十分严重,抢劫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很快,针对这种非常的情况采取了许多非常措施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一,严格的交通管制。没有通行证的汽车一律不许进入唐山市;市内凡是两车相对堵塞马路又不相让的,毫不客气地将它们翻到路边的废墟里,腾出道路来。第二,严格的治安管理。街上的人特别是出城的人,凡是手上戴两个手表的,或是骑自行车且车架上拉有箱子的,都被认为有抢劫的嫌疑,一律扣留. 这是在非常情况下必须采取的一些非常措施,任何重大灾害后都应这样做。如美国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大地震发生的当天,旧金山市市长发布市长令:“我授权联邦军队,各种警察可以开枪射杀进行抢劫或其他趁火打劫的任何人。

我已命令所有的煤气和电力公司停止供气和供电。

我下令宵禁,要求所有居民晚上呆在家中,不要外出。

我提醒全体居民注意火灾,特别留意那些破坏的烟筒和管道。

市长SCHMITZ。1906年4月18日。”

图70 美国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大地震发生的当天,旧金山市市长发布的市长令。

来源 http://www.sfmuseum.org/

图71 争分夺秒对于抢救伤员十分重要,交通堵塞极大地妨碍了伤员救治。

图72 唐山地震时的民兵纠察队,昼夜巡逻,保卫国家财产和维持社会治安。

1999 台湾集集地震——重创台湾经济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12.6秒,台湾中部地区于南投县集集镇附近发生ML7.3级强烈地震(简称9.21集集地震)。震中位于日月潭西方12.5公里处,震源深度11公里。该地震破坏力相当大,在震中附近的南投县、台中县市造成极大的震害,甚至台北地区亦有不少震害发生。根据台湾气象局地震实时测报网收录资料报告,南投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值(PGA)达989gal,相当于1G(一个重力加速度)。

图73 台湾集集地震的震中。各地的地震烈度分布为:6级:南投,台中;5级:宜兰,嘉义;4级:台北,高雄,台东。(注意,台湾使用的是7级烈度表,和MMI12级烈度表的大致对应关系为:6级-X ;5级-VIII;4级-VI-VII;3级-V-VI)

这次地震造成2400人死亡(含失踪)及11306人受伤,其中重伤4139人,受灾民众达约31万人,占台湾总人口1.4%,房屋毁损9.6万户,占台湾户数1.5%,地震损失估计超过200亿美元。台湾是个多地震的地区,但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海域,台湾经常受到这些海域地震的波及。这次则不同,集集地震发生在台湾岛上阿里山的中段,影响到台北等重要城市。这次地震损害之大,影响之广,是台湾一百年以来最大的地震灾害。

台湾“国立美术馆“珍贵藏品损失惨重,收藏架被震塌,毁坏的画作、陶瓷及雕塑品,价值难以评估。光是设备损失即达数千万元台币。台湾日月潭风景区也受损严重。台湾旅游管理部门除清理现场外,还重新规划重建日月潭。台湾岛内的火车全部停驶,台湾核一、核二厂自动调闸停电。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在地震后全面停电,除造成生产线半成品报废外,高科技精密仪器也受到严重的损坏。

集集地震发生后,震级6.5级以上的强烈余震有4次之多,这是全世界相当罕见的例子。这是因为主震的能量被阻挡在中央山脉和雪山山脉之间,也因此造成4次大余震都集中在这里,这样特殊的地质现象也是全世界仅有的纪录。

集集地震主要是由车笼埔及大茅埔─双冬两条活动断层同时再次活动所引发。虽然活动断层的调查或研究,在台湾一向倍受重视,但万万没想到,这些断层真的会动起来。过去,很难将地震活动与断层连结起来,现在认识到,活动断层与地震确实有关。

图74 1999年9月21日,台湾ML7.3级地震,2400人死亡。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也创下了台湾地区地震损失的新纪录。新竹科技工业园生产半导体芯片的能力受到地震的严重破坏,影响到全世界笔记本电脑生产下降1/3达半年之久。

来源 NGDC/NOAA

图75 台湾ML7.3级地震造成的丰原市附近的大坝破坏倒塌。

来源 NGDC/NOAA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2007-06-05 世界环境日

对地震预报的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