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之地震灾害-05减轻地震灾害

来源:陈颙, 史培军. 自然灾害[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声明:版权归作者本人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所有。转载请一定保留来源。


2.4 减轻地震灾害

2.4.1 中国不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

根据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地震目录,对1964年-1998年间,中、日、伊朗、土耳其、新西兰、台湾、希腊等国家和地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进行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发生地震的最多的国家,前三名分别是印度尼西亚、美国和日本,中国大陆最多排第五。包括台湾地区在内,全中国的地震活动在全球也不是最多的。

表4 1964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6级以上地震统计表

图76 各国和地区6级以上地震次数对比

2.4.2 中国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20世纪以来,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是160万,而中国约60万。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中国有4次(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2006年7月26日对新华社记者的讲话)。

如果从更长一点的时间来看,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地震灾害更为严重。例如,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地震就发生在中国,这是1556陕西华县地震。

图77 明史记载:1556年陕西地震导致83万人死亡。

1556年(明·嘉靖)12月23日,关中大地震,震中在陕西华县、渭南、华阴一带。河北、安徽、湖南等地都波及影响,面积达9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28万平方公里属于破坏区。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午夜12时,正当人们熟睡之时,死伤惨重。当时的记载说:“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为什么中国不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但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首先,全球地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对人类造成灾害的主要是发生在大陆的那些地震,中国的陆地面积仅为全球的1/14,但中国的大陆地震占全球大陆地地震的1/3至1/4。20世纪地球科学板块理论的建立,使得人们对于海洋有了比大陆更多的了解。目前,科学家对大陆地震的认识远远比不上对海洋地震的了解。但是,光有这一点还不够。为什么同样的大陆地震发生在美国和日本,灾害比中国要小得多呢?

2003年,三次地震分别发生在日本、美国和伊朗。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差别极大。

表5 2003年发生在三个国家的地震造成伤亡人数的比较

死亡人数差别极大的原因是这三个国家建筑物质量的不同。高质量建筑能化解地震灾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得建筑质量要比发展中得国家好许多。

第三个原因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灾害意识差,依赖思想强。

上述三个原因中,第一个是自然方面的原因。唐山地震后,一位文学家写道:“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只因地球瞬间颤动,就被夷为平地。骨肉之躯的创造者,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群,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那样不堪一击。人类只有这个时候,才真正感到自己力量的弱小”。目前。人们还无法阻止地震大发生,人类必须做好“与灾共存”的准备,但认识、了解地球,趋利避灾,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是人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上述三个原因中,后两个原因是人类自身方面的原因,我们完全可以做的更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2.4.3 高质量建筑能化解地震灾害

地震时人员伤亡主要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地,因此,高质量的建筑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

何谓高质量的建筑呢?首先,要对各地可能发生地震的危险程度进行估计,并根据这种地震危险性区划,确定建筑物的设防标准。如,根据地震危险性区划,北京未来50年的受到烈度VIII度以上破坏的概率是10%,于是,北京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II度。在一个地震很少发生的地方,盖非常抗震的建筑物,势必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是不必要的;反之,在一个地震经常发生的地方,盖一个不考虑抗震的建筑,一旦地震来了,势必有大量的人员伤亡,这种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按地震设防标准建造的建筑物,是高标准建筑物的第一层含义。

图78 中国地震动加速度区划图(1999)

其次,设防标准一旦确定,如何通过设计和施工,保证建筑物能达到这种标准呢?必须要按照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建筑规范凝聚了现代建筑科技的最新成果,是保证房屋等建筑物安全的重要保证。2001年国家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重要思想,就是保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以北京为例,按照抗震规范建造的房屋,在地震烈度VII时,不坏;在地震烈度VIII度时,出现的轻微破坏,可以进行修复;IX时,建筑物可能破坏严重,但不倒塌,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不仅如此,2001规范在我国引入了隔震、消能的规定,允许在有特殊使用要求和高烈度(VIII,IX)地区地多层砌体、混凝土框架和抗震墙房屋中使用。

图79 减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以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满足以上两个要求,就可以称为是高质量的建筑了。遗憾的是,中国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很长的一个时期,国家没有地震区划图,也没有正式发布的抗震建筑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种情况在唐山大地震后,有了改变。1990年颁布了全国地震区划图(2003年新版区划图又颁布了),2001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也颁布了。但是,对于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建造高质量建筑物方面,欠债实在是太多了。当前,人口多,城市的高风险,建筑差,农村的不设防,这些情况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尽管高质量建筑能化解地震灾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性的工程措施,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今天的地震灾害,还需要许多有效的非工程措施。

2.4.4 预防为主,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并从1999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减轻地震灾害的法律,全面阐述了预防为主的减灾方针,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建设的内容,规定了各级政府、人民团体、科研机构和全体公民在减轻地震灾害的任务、责任和义务。

图8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从1999年3月1日起施行。

图8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章:地震监测预报。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临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省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该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图82 有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效应,有时登一些与地震预测的道听途说的不可靠的消息,如有一年,《香港时报》刊登了八月下旬闽南将有八级强震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不安。事实上,这样的消息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破坏社会稳定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有关地震监测预报的法律规定。

图8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地震灾害预防。《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图为日本公寓楼在1964年的新瀉地震中因为地基不好而发生砂土液化导致大面积倾斜。

来源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

图8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互救的能力。“唐山地震救灾的实例证明了这一规定是非常重要的。社区在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山地震被压在废墟下的人员,多数是家庭成员和邻居救出来的”(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唐山大地震百人亲历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唐山地震后我很快到达了灾区,并在地震灾区工作了几个月。我亲眼看到,尽管农村倒塌的房屋很多,但奇怪的是死亡人数比例却不高。原因是“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小的社区,社区里有村委会组织,街坊邻居也彼此熟悉,大家自救和互救意识强,能够互相救援。又由于村落内多是平房,若有人被埋到废墟里,只需拿根木棍合力一撬,就可把人救出来撤离危险区,因此,社区的自救能力很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规定的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互救的能力的规定,十分重要。

图85 据后来统计,驻唐部队万多人,仅占唐山救灾总兵力的20%,然而,他们抢救出被埋压的居民15893,占救灾部队抢扒出的总人数96%。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地的力量,一旦组织起来,就会成为救灾的主要力量,即使对于特大型灾害也是如此(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唐山大地震百人亲历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图8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吸取了国内外抗震救灾的经验,规定了严重破坏性地震后,各级政府可以实行紧急应急措施。图中所示是在1999年土尔其地震后,为了安置灾民,维护社会秩序,在军队的帮助下,临时安置灾民的救灾村。

来源:Munich Re(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Topics宣传小册子(2000)

本章的最后,谈谈作为一个个人,在地震中应该注意什么。

1556年华县大地震后一个叫秦可大的文人在《地震记》中总结的躲避地震灾害的经验是:“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这是说:当面临一次大地震时,人们往往来不及躲,最好就近寻个安全角落(如柜或土炕的一侧),伏在地上,注意保护头部和脊柱,等待震动过去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简单说,就是伏而待定。这种经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参考意义的。

市民地震应急

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建筑物造成,因此,地震发生时应反应迅速,及时采取保护自己的措施。

应急要点

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难,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室内活动时(上课、工作、游乐等),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桌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室外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波,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遇到地震伤害时,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持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定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引自北京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编《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北京出版社,2006年, 42-43页)

地震时,每个人处的环境不同,因此,究竟采取什么措施,也是因人因地而不同的。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努力保存自己,自己保住了,才有能力去救别人。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东方国家,灾害意识差,依赖思想强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所以,作为整个社会,提倡灾害意识,发展灾害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2007-06-05 世界环境日

对地震预报的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