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预报”的博文

长沙县9级地震?

  长沙县9级地震? 原系村民误把"地质"当"地震"。   因为没有弄清"地质"与"地震"的区别,长沙县北山镇的少数村民误以为近期将发生9级地震,并惶恐不安向省里一家电视台咨询。7月5日,省地震局闻讯后,迅速与长沙市地震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赴北山镇核实谣言的来源,发现这是一起因个别村民对当地政府发放的预防地质灾害宣传资料一知半解引发的误会,经调查组与当地政府深入村民宣传解释,地震谣言已经烟消云散。   据调查组介绍,长沙县北山镇是一个多年的石矿区,也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潜在高发区。进入汛期,北山镇党委政府为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给当地群众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就在4天前向镇里群众分发有关防治地质灾害的宣传材料,并通过高音喇叭宣传防范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镇政府还购买了一些口哨分发给村组干部,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由他们负责组织村民疏散。   不料这些原本很正常的应急准备措施,莫名其妙引起了少数村民的恐慌,他们误把"地质"当"地震",以讹传讹,说北山镇马上要发生9级地震,个别村民甚至于今天打电话给省里一电视台求证,该电视台在没有弄清原委的情形下前往北山镇采访,更加加重了部分村民的恐慌情绪。   省地震局获悉相关情况后,迅速与长沙市地震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前往北山镇调查辟谣。调查组严肃指出,关于北山镇将发生9级地震的传言,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不科学说法。长沙县北山镇,虽然有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但据地震观测资料和地震前兆观察,近期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 来源: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野生动物受聘地震“预报员” 地震前能感应异常

图片
鹦鹉等许多野生动物可以感受地震前的一些信息, 如果我们能知晓是什么信息,可能就可以更准确地预报地震。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附近的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近15万人死亡。   而斯里兰卡的野生动物学家观测结果显示:该地数百头野象和大量美洲豹等野生动物,提前逃离海啸地带,到高处躲避起来,灾难过后没有发现一具动物尸体。   "动物在地震前的异常行为不再是民间流传,而将被利用起来,被正式纳入地震系统监测体系,并作为提前进入灾前预警的参照。"昨天下午,记者从北京野生动物园总工程师刘昕晨处获悉,由北京市地震局、大兴区地震局牵头,在北京成立全国首个野生动物园地震宏观观测站。目前园内挑选出了55种动物,成为地震"预报员",全天候监测异常状况。    野生动物接替家禽   地震前动物出现异常行为早已为众人知晓,但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决定将野生动物纳入地震监测体系呢?刘昕晨告诉记者,事实上,将观测动物异常表现作为监测地震的辅助方式,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只是当时观测的是家畜家禽。"   刘昕晨指出,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家畜等动物采用了人工集约化养殖,它们饲养寿命急剧缩短,影响其自身反应。"比如鸡、牛、羊、猪的出栏时间减短,一方面,速成后的家畜神经系统的发育很可能不完全;另一方面,由于周期较短,饲养者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刘昕晨分析,与家畜家禽相比,野生动物有寿命长、种类多以及感官更加敏感等特点,更易于使人类得到科学的监测效果。   "比起猪、牛、羊等家畜,野生动物对危险的防御能力是最强的,它们的异常反应更快、更明显。这又给地震监测提供了更超前的条件。"刘昕晨说。    55种动物选定"上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已有55种野生动物被选定"上岗"。刘昕晨向记者介绍,目前选择的动物包括灵长类、鸟类、笼养猫科动物、半散放动物和表演动物等。每一科的动物中还选择了不同地域的动物,细分为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   据了解,灵长类动物包括卷尾猴、黑猩猩等;猫科动物则分亚洲的东北虎、群居的非洲狮和美洲虎。"对于鸟类的选择也很科学。"刘昕晨说,通过对猛禽类和普通鸟类的分别观察,科学观测结果显...

极端气候频发 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

图片
]   当气候与经济结缘   编者按:沙尘暴、台风、泥石流、热带风暴……人们在感受季节冷暖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安与惊恐;农作物的超常生长,家电服装商品的超常销售,能源紧缺的超常信号……人们在冷冷暖暖中把握着商机,感受着危机。   "极端气候"一时间成为普通百姓不得不关注的话题,更成为全球经济界和政治界讨论的热点。气候变化已经被认为是全球面临的第三大挑战,仅排在贫困以及公平的全球化之后。当气候的变化演变成经济利益的角力时,雨雪风霜已经不是简单的问题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灾难性的气候频繁发生?世界级经济型会议为何讨论气候问题,在央视《对话》栏目录制现场,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和几位专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极端气候频发   灾难天气和极端气候从近两年开始突然变得离我们很近。   今年2月5日,刚刚过了立春的节气,北京当日的最高气温达到了16℃,创下167年来同期气温的最高纪录;2月28日2时05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行至南疆线珍珠泉至红山渠间42公里+300米处,因大风造成机车后9至19位车辆脱轨;而去年3月的一天,一场沙尘暴给北京带来了33万吨黄土;同样是在去年,重庆四川一带发生旱情,在七到八月份,最高气温38℃的天气有21天,最高气温达到44.5℃;去年一场超强台风桑美的风力超过了17级,这是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台风,造成了一百多万人转移和二百多人的伤亡和失踪……   与气候变暖有关   在气候专家们看来,极端气候频繁发生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一定的关系。   郑国光局长介绍,有关评估报告认为,1750年以来,气候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总体呈增暖趋势。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9℃到4.6℃,将带来高温、热浪、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这一趋势如果持续千年,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消融,将造成全球海平面升高约7米。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郑国光介绍,根据研究,全球气温变化是周期性的,从1940年到1950年这十年期间,气候是逐渐变冷的,而且全球的平均温度显著变冷。1950年以后,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加快。所以现在全球气温又进入了变暖的周期。不过,现在的全球平均气温是过去65万年以来最暖的时期。   郑局长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事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