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大雾多发季节,大雾已成主要灾害性天气

图 偌大的北京城仿佛置身云端,行走于大街小巷,四处皆弥漫着浓浓的朦胧湿意。 10月26日,北京大雾弥漫,直至中午时分,京城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不足百米。 近几天,从10月24日夜间开始,一场大雾弥漫了这座巨大的城市,一眼望去,亭台楼宇,树木花草,都似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白纱。北京已进入大雾多发的季节。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很可能还会有大雾天气出现。这是我国入秋以来范围最大、影响最为严重的大雾天气事件。(中新社发 玉龙 摄) 10月26日上午,罕见的秋季大雾弥漫河北省全景,高速公路全线封闭;宁晋县附近狭窄的乡间公路上两辆货运卡车在能见度不足20米的恶劣条件下争道相撞,造成人员物资严重损失。每年秋末冬初,中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平原一带经常会出现大雾天气。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大雾是我国比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我国秋冬季为大雾多发季节,12月和1月是大部分地区的多雾时期。江南北部及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四川东部、重庆、湖南西部、福建中北部、云南南部等地每年大雾天气有40~80天,福建、云南、浙江、重庆等地的局部地区每年达80~100天。 大雾已成为我国大部地区秋冬季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大雾的形成主要是受较大的空气湿度、适宜的降温和空气中的微粒等条件共同影响。大雾看起来轻盈神秘,其实危害无穷。 大雾会影响交通和运输效率。大雾造成近地面层能见度低,对航空、公路交通、海洋航运来说都是高危险天气。近年来,我国道路建设速度很快,但是由于管理科技水平相对落后,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大雾一旦来临,不仅导致恶性交通事故,陆上交通(尤其是高速公路)、水运、航空也往往完全陷入停顿。据统计,大雾引发的交通事故,高出其他灾害性天气条件2.5倍,伤、亡人数分别占事故伤、亡总数的29.5%和16%。 大雾是威胁电力供应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雾滴附着在输电线路瓷瓶、吊瓶等绝缘设备表层,使输变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造成"污闪灾害"。1990年2月10~21日,华北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大雾天气,造成输变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使京津唐电网51条输电线路发生147次跳闸事故,城市供电一度处于紧急状态,仅北京就有200家工业大户限电停产2天。 更为严重的是,大雾造成环境恶化,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