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07的博文

宇航员向地球扔大件垃圾

图片
氨罐(白圈标记内)被抛向地球 。   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23日成功完成一次太空行走。他们为空间站作了一次"大扫除",清除了两项已没有用处的设备。宇航员安德森把这两件"垃圾"徒手抛向地球,他戏称自己宛如玩了一次"太空棒球"。 两垃圾均为"大件"   安德森首先抛出一只质量为90多公斤、长1.22米的相机支架,地面控制中心将此举称作"惊天一投"。他靠在长17.7米的机械手臂上,尽量远离空间站。接着,他向前晃了晃身体,大喊一声,用力把相机架朝与空间站运行相反的方向抛去。   安德森的第二投更惊人。他抛出一只质量约为635公斤、体积有冰箱那么大的氨罐。地面控制中心用棒球术语称赞这一投为"中路球"。而安德森回应说:"赶快打电话给棒球明星,告诉他们,我刚投出一记时速为2.8万公里的球。" "大扫除"为腾地方   安德森打"太空棒球"当然不是为了娱乐,这是一次"大扫除"行动,旨在清理空间站内失去作用的设备。   那只冰箱大小的氨罐2001年安装于空间站,旨在提供备用冷却剂。但自安装之日起便从未用过,至今已超过使用寿命。这次抛弃氨罐和相机支架是为清理空间站实验室,为增添其他设备和进一步修整实验室腾出空间。   本来美国航空和航天局不愿增加更多 太空垃圾 ,但鉴于根据日程安排,他们需在2010年前完成所有航天飞机飞行任务,所以无法挤出时间让航天飞机携带这些垃圾回地球。当然,航天飞机也挤不出运垃圾的空间。所以,航天局说,以"太空投球"方式处理多余设备是"无奈之举",但也是"最佳选择"。 垃圾将"飞"回地球   美国航天局官员说,这次扔出的相机支架和氨罐不会与空间站相撞,也基本不会给地球带来威胁。空间站当天晚些时候将进入更高飞行轨道,以确保不会与垃圾相撞。   据航天局专家预判,氨罐等抛出的垃圾10个月左右后将飞入地球大气层,整个相机支架和绝大部分氨罐将燃烧殆尽,只有氨罐的一些小碎块能穿过大气层落入海中。   耿学鹏(新华社供本报稿) 来源:新民晚报 链接: http://

气候变暖 英国暴雨成灾变泽国(图)

图片
2007年7月22日,在英国英格兰中部的蒂克斯伯里,众多小汽车淹没在洪水中。 7月21日,在英国萨彻姆,一名男孩在被雨水淹没的运动场上前行。 英国200年一遇洪水淹没上万民房。 英国部分城市受灾情况。   英国许多地区近期暴雨成灾,淹没上万民房,对于其中原因,近日一份权威研究报告表明,罪魁祸首正是人类自己-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暖酿成了今日的苦果。 灾情升级 皇家空军连夜出动   英国英格兰西部、中部和南部以及威尔士的许多地区连日遭受暴雨袭击,成千上万的房屋被淹,大雨还迫使火车停运,航班取消。一些水灾严重地区的自来水供应可能在今后几天出现问题。目前,除了紧急救援部门,英国皇家空军也连夜出动,展开了在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救助行动。   在英国受灾严重的中西部城市,大片房屋被淹,浸泡在一望无垠的洪水中,许多居民或被迫撤离家园,或被洪水围困在家中,甚至还有许多人被困在严重堵塞的公路上,等待救援。 英国环境署官员芭芭拉·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是100年、150年甚至200年一遇的降雨,非常猛烈。   目前,英国全国仍有16个地方处于洪水紧急警报状态,70多个地点处于一般洪水警报状态。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几天还有降雨,很可能引发新的洪灾。   在中部城市伍斯特,附近的一个自来水处理厂被洪水淹没后,周边的4000多户居民因此断了自来水供应。塞文特伦特水务公司说,随着其他三个地方的自来水供应在未来几天相继中断,35万居民的自来水供应将成问题。格洛斯特郡50万居民的电力供应也因洪水而受到了威胁。政府目前启动了紧急机制,来帮助民众解决日常水电问题。   在这次大雨中,英国皇家空军展开了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救助行动。空军上尉罗娜·梅特卡夫说,从20日开始,空军和海岸警卫队的直升机已经飞往英格兰中西部城市,从屋顶、桥上和遭洪水围困的陆地上营救了100多人,但还有更多人等待空中营救。 预测准确 政府民众视若无睹   目前出现的严重水灾是此前已经预料到的。气象专家指出,英国政府天气预报机构此前对这场强降雨曾作了充分的预测和警告。英国气象研究中心发布的这份调查报告称,近期暴雨连绵的天气就是气候变暖的恶果。明天将要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说:"人们对这一次次的预测表现得若无其事,而当灾难真正降临时,他们手忙脚乱的场面真是可笑。"专

乌干达的咖啡面临气候变暖的挑战

图片
图 一位妇女正在乌干达名叫Budongo的村庄采摘咖啡豆   咖啡是乌干达(非洲东部的一个国家)最大的出口商品。咖啡豆不喜欢太多阳光、它喜欢生长在水充足的地方,太充足的阳光会让咖啡豆变的又小产量又低。   于是有报道说,如果全球气候只要温度升高2°C,乌干达将不适宜种咖啡,他们赖以为生的咖啡地也将随之消失。而联合国说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会升高1.4 - 5.8°C,看样子乌干达的咖啡豆前途未知。 国名:乌干达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Uganda) 独立日:10月9日(1962年) 和中国建交时间:1962年10月18日。 国徽和国旗 图片来源: 美国国家地理

2007年7月鄱阳湖洪水

图片
图 2007年7月18日,NASA卫星飞过江西省上空,从高空拍下了鄱阳湖遭受洪灾后的卫星图。下图是2007年5月10日拍摄的,那时候水域比较小;对比上图,明显很多地方都已经被洪水淹没。 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 王勃 《 腾王阁序 》 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 苏轼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首。它是长江仅存的两个通江的天然湖泊之一(另一个是洞庭湖),它象一个歪脖子的葫芦,悬挂在长江上。   当鄱阳湖湖口水位22.59米时,湖体面积为4070平方公里(洞庭湖原先6000,由于泥沙淤积降为4000左右)。它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鄱阳湖流域约300×10^8立方米的水,烟波浩淼,无际无涯。 鄱阳湖又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淡水 湿地 ,亦是国际重要的湿地。 图片来源: NASA , 鄱阳湖网

国际减灾日

图片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关于"国际减灾十年( IDNDR )"决议,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每年都有一个主题,并且开展相关活动来扩大影响。 历年国际减灾日主题 1991年 减灾、发展、环境--为了一个目标 1992年 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 1993年 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要特别注意学校和医院 1994年 确定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和易受灾害损失的地区--为了更加安全的21世纪 1995年 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 1996年 城市化与灾害 1997年 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 1998年 防灾与媒体 1999年 减灾的效益--科学技术在灾害防御中保护了生命和财产安全 2000年 防灾、教育和青年--特别关注森林火灾 2001年 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 2002年 山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2003年 与灾害共存--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 2004年 总结今日经验、减轻未来灾害 2005年 利用小额贷款和保险手段增强抗灾能力 2006年 减灾始于学校 2007年 防灾、教育和青年

2007年7月淮河的洪水

图片
图 淮河流域看起来象树叶的叶脉一样交织最后汇合淮河这条主脉。它位于长江、黄河之间,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西起桐柏山、伏牛山(这是座地质学上很有名的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准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邻。    2 007年7月13日,淮河流域经过暴雨猛烈的洗礼后,又开始经受新一轮洪水的严峻考验。图1-2为搭载在NASA的Terra卫星上的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在7月16日获得的淮河水域卫星影像图,以及6月6日拍摄到的这一带当时发生(森林)火灾的情形。1954年,这个地区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灾害。   1954年6、7两个月,大范围暴雨在淮河流域达9次之多。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发生了近百年来罕有的特大洪水,长江汉口站洪峰流量76100m3/s,最高洪水位29.73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45m,长江干流下游大通站洪峰流量92600立方米/s,7-9月径流量6123亿立方米,为同期多年均值的1.7倍。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严重水灾,湘、鄂、赣、皖、苏5省有123个县市受灾,农田受淹317万hm2,受灾人口1888万人,死亡3万余人,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通车。    Modis 是搭载在terra和aqua卫星上的一个重要的传感器,是卫星上唯一将实时观测数据通过x波段向全世界直接广播,并可以免费接收数据并无偿使用的星载仪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接收和使用modis数据。它主要用于森林火灾监测、积雪监测、植被指数监测、土壤湿度监测、森林病虫害监测方面。  

历数20世纪十大灾害

图片
  图 2004年遭受印度洋海啸袭击的苏门答腊岛海滩上尸横遍野。   撰文:林而达(中国农业科学院气象所原所长 研究员)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正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不可逆转的影响。诸如南极冰川融化、气候变暖、大洋环流变化、臭氧层空洞等等重大的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而全球气候变化又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在很大程度上得"靠天吃饭"的农业无疑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全球气候的任何异常变化,无一不与农业息息相关。   比如说因气候变暖导致我国西北冰川的融化就不正常,致使春汛严重,有些地方到了夏天水量反而减少,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威胁,还对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等有着潜在的、无法准确估量的负面影响。   气候年年有波动是正常现象,但近几年的暖冬现象确实是愈演愈烈。据资料研究,过去的100年是过去1000年中气候最暖的,而最近20年又是过去100 年中最暖的,13个最暖的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变暖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华北地区出现干旱化趋势。   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可能会继续,但速度尚不确定,要视人口、能源消费及经济发展等重要因素而定。一般认为,在未来30-50年,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面临3个突出问题:粮食产量波动可能增大、农业布局和结构将发生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将增加。模拟结果表明,如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后半期,小麦、水稻、玉米等几种主要农作物产量最多可能下降百分之三十七,气候变化将直接威胁中国粮食安全。   从微观具体的层面看,气候变暖将使农业用水量增大,病虫害加剧。由于气温偏高,使不少害虫的越冬基数偏高,死亡率下降,病虫害的种类和分布也会有很大变化,增加防治困难。   气候变化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制定与此相关的应对策略。2004年美国五角大楼在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绝密报告中警告说: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胜过战争胜过恐怖主义。届时,因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升高,欧洲大陆的主要城市将被淹没,英国将陷入"西伯利亚"似的寒冬气候。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资源将锐减,并因此引发大规模的骚乱、冲突甚至核战争,成百上千万

地球变暖-人类长距离游泳最冷水温世界纪录

图片
2007年7月15日,英国探险家刘易斯·戈登·皮尤只着泳裤、泳帽和护目镜,用18分50秒在北极地区零下1.8摄氏度的水中游了1公里,刷新了他本人创造的人类长距离游泳最冷水温世界纪录。37岁的皮尤说:"这既是胜利也是悲剧。它是我能在如此险恶条件下游泳的(成功)标志,但也表明了北极已经(暖和得)能让人游泳这个令人悲哀的事实。"皮尤希望自己的举动能再次向世界各国政府敲响全球变暖警钟。 新华社/路透

地下2800米处细菌可自行存活上百万年

图片
图 中下部棍状物为新发现的生活在地下金矿中的细菌,长约4微米   一个由美国多家研究机构组成的联合小组宣布,他们发现了地下2800米深处的细菌自行存活的秘密,这些细菌能够利用放射性铀元素将水变成需要的能量。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说明地壳深处也蕴藏着生命,有关地球生物圈的概念可能需要改写。   有关地球生物圈的概念主要是指存在于地球外层地壳及以上部分的有生命的区域,并不涉及地壳深处。目前,科学家对地壳深处的主要研究包括:地下微生物是否是近代才有的,是否濒临灭绝,是否能长久存活。许多科学家一直怀疑是否存在地下细菌,也很想弄清如果有的话,它们是如何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生存的。实际上,科学家对地表以下超过500米深处的区域都一无所知。   美国普渡大学地球科学教授、研究小组负责人托利斯·安斯图特表示,地下细菌作为一种生命形式,实际上已经存活了上百万年。它们不是依靠阳光生存,而是利用铀矿中的放射性铀元素把地下水分子分解,再变成其生长需要的元素和能量。   科研人员是对南非一座含水金矿的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他们对金矿裂缝处的水进行了多次取样,研究其中的微生物。实验发现,水中所含的氢和氧元素并不是由通常生化反应产生的,而是通过铀矿石的放射性反应分解的。同时,用先进的DNA探针技术分析出,这些水中含有大量细菌,其中有一个主要的被称为"Firmicutes"的细菌新品种。对该细菌基因的DNA分析认为,这种细菌至少已存活了300万年至2500万年,该细菌所依附的岩石也至少有27亿年的历史。进一步研究显示,这一细菌利用氢元素和硫酸盐作为生长的能量,其他细菌则利用它的废弃物作为自己的食物源。而且,铀矿放射性越强的区域,存在的氢气就越多。实际上,这一细菌就相当于地球生物如浮游生物和树木等在光合作用中起到的功能。   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说明,人类对地球生命的形成和演变的了解还相当有限,地球生物圈的概念应扩展到地壳深处。另一方面,它还暗示人类,在其他星球比如火星深处,也可能存在生命。 来源:科技日报 链接: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53525

太阳释放的能量衰减 地球变暖不是太阳惹的祸

图片
图 太阳活动有11年的周期,图为2001年北京怀柔天文台观测到的黑子爆发现象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太阳活动造成的。然而11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过去20多年中地球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即使真的有关系,那也是太阳活动在为地球降温。这份报告更加强化了人类活动才是导致全球变暖元凶的论点。    太阳释放的能量衰减   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科学家麦克·洛克伍德与瑞士全球辐射研究中心的克劳斯·弗洛里斯共同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分析了1985年起25年间太阳活动及其释放出的能量、宇宙辐射强度等可能影响地球温度的因素,并与同一段期间地球平均气温变化作比较。结果发现,近20年太阳释放的能量是呈现衰减的,而地球温度却在上升中,这段时间所有可能影响地球气候的太阳活动,都无法解释近期的暖化趋势。   太阳活动的强弱大约以11年为一个周期,研究中所分析的数据也符合这一循环周期,不过靠着地球海洋吸收热能的能力,这些活动都不足以影响地球气温的变化。研究人员据此认为,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地球气温的迅速上升不能说是太阳活动造成的。   研究人员表示,太阳活动的活跃程度自1985年之后就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地球气温却在继续上升。报告表示:"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上,实际上过去20多年里太阳活动在起着相反的作用。" 来源:广州日报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it/kjdt/news/2007/07-13/978488.shtml

2007-07-09 苏丹洪水灾害

图片
苏丹在埃及的下面,红海和埃塞俄比亚的西边,尼罗河流域经过苏丹。2007年7月8日,苏丹中部、东部、东南部开始下大雨,灾区位于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的中间,首都喀土穆也遭受洪水袭击。下面这张图是洪水前两天获得的,没有洪水的迹象,深蓝色的表示白尼罗河的河水颜色。而上面这张图青色的阴影区则表示整个洪灾区。这次洪水使20人死亡,15000间房屋被毁。 来源:NASA 链接: 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NaturalHazards/shownh.php3?img_id=14372

可可西里究竟有没有活火山

图片
  1990年,中国科学家在可可西里地区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2006年10月13日,11位科研工作者再次踏上征程,展开为期50天的综合科考,搜寻证据,努力向世界揭示这一地区更多鲜为人知的科学秘密。   可可西里地区是著名的火山区。火山活动在地表留下的产物或遗迹,是人们认识地球、了解火山的活教材。美国著名火山研究专家上世纪80年代汇编世界各地一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活火山资料时,曾列入可可西里地区一无名火山,于1973年7月16日再次喷发。   我国最年轻的"活火山"可能出现在可可西里,更使其蒙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   专门研究火山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江东辉此次随队考察。他说,活火山多发生在板块边界地带,大陆内部的活火山极为罕见,在我国内陆地区尚未发现历史上有过喷发的活火山。可可西里1973年出现火山活动,无疑为我国,特别是内陆地区活火山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然而,可可西里1973年究竟有没有火山喷发?这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因此,寻找和确认可可西里火山,正是此行任务之一,期待获得更多野外第一手资料。 来源: Tom

英国BBC最昂贵的纪录片《我们的地球》

图片
《我们的地球》剧照   2006年英国BBC电视台推出了一套恢宏壮丽的自然史诗纪录片《我们的地球/行星地球/地球无限》(PlanetEarth),整套影片分《南极到北极》、《山脉》、《洞穴》、《淡水》、《大草原》、《丛林》、《沙漠》、《冰雪世界》、《季节性森林》、《浅海》、《深海》全景展现了地球波澜壮阔、奇妙美丽的自然生命图景,节目推出后反响热烈。现在,BBC将把《我们的地球》制作成90分钟的电影,并于今年下半年上映。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消息,这部90分钟电影版的《我们的地球》将以北极熊母子、鲸群、象群三种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它们在全球环境日趋恶劣下迁徙的经历,唤醒世人好好珍惜地球,对抗全球气温变暖。影片预计在今年10月份上映,如果有机会还将角逐第80届奥斯卡的纪录片奖。   《我们的地球》耗时5年时间、花费800万英镑、由130人摄制队走遍62个国家拍摄而成。摄制队为了确保拍到人类未见过的珍贵镜头,冒险走到地球最遍远和危险的地区去。身兼《我们的地球》执行制片的该片导演阿拉斯泰尔·福瑟吉尔慨叹说:"这是我所知道的下一代不会看到的地球景象了,再也不会有人投入和本片同样程度的资源,拍摄到同样的电影了。"   据悉,曾参演《星际旅行》和《X战警》的英国著名演员帕特里克·斯图尔特将担任此片的旁白,业内人士预计这部纪录片在英国的票房有可能超过第7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帝企鹅日记》的7500万英镑的票房。   这里是 迅雷下载地址 来源: 华商网 - 华商报

彗星撞击地球导致猛犸饥饿而死

图片
图1 猛犸象复原图 图2 猛犸象门牙化石  图3 猛犸腿骨化石   猛犸(又称长毛象)在地球历史上最后一个冰河世纪灭亡,从此人们再也不能见到这种浑身长满长毛的可爱动物了。此前,有科学家认为猛犸灭绝于全球变暖,也有科学家认为猛犸死于人类的过度捕猎。最近,美国科学家却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猛犸灭绝于一次彗星撞击地球的事件中。 猛犸灭绝之谜 猛犸生活在第四纪冰河时期,这个冰河时期距今300万年前~1万年前,也是地球历史上最后一个冰河时期。当时猛犸生活在北半球,它们的身高一般5米,体重10吨左右,以草和灌木叶子为生。由于身披长毛,可抗御严寒,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 猛犸与现在的象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它的象牙既长又向上弯曲,头颅很高。从侧面看,它的背部是身体的最高点,从背部开始往后很陡地降下来,脖颈处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表皮长满了长毛,其形象如同一个驼背的老人。 猛犸的灭绝一直是个谜。曾经有研究人员表示,13000年前的全球变暖导致北半球的冰川融化,猛犸因草场被淹没而灭亡。但是,有人指出,全球变暖是一个渐进过程,猛犸有足够的时间迁徙。也有研究人员认为猛犸死于人类的猎杀。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物种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的野牛、驼鹿和未能幸免的猛犸化石进行放射性碳测定年代,发现人类并不是导致猛犸灭绝的罪魁祸首。化石记录显示,人类更热衷于捕杀野牛和驼鹿,但是它们幸存了下来。研究显示,在人类的足迹踏上北美地区之前,猛犸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彗星碎片袭击北半球 将近13000年前,发生了三起看似独立的事件:美洲最早的石器文明消亡,欧洲、美洲的猛犸开始大规模灭绝,以及突然出现、延续千年的"小冰河期"。根据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这三起事件背后有一个共同"元凶":一颗直径为二三公里的彗星在此时撞上地球。 如果这颗彗星是直接撞击地球,只会有特定区域遭受到严重的伤害。但是,这颗彗星在接近地球时,突然裂成无数碎片,就像天女散花一般。成千上万碎片形成的火球,覆盖了整个北半球,欧洲、亚洲、北美洲无一幸免。考古学家推测,每一块碎片的威力都相当于一颗原子弹,当时的北半球"大概就跟炼狱一样"。 这项研究的立论基础来自于一项全球性的地质发现:研究人员在欧洲、加拿大、美国的26个地点,都发现一种特殊的"钻石尘",分析

四川重大气象灾害回顾

图片
  四川省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气象灾害多,危害严重。据统计,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而由气象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损失更为巨大。 ---暴雨洪涝。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我省平均每年洪灾受灾面积30.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71亿元 ,死亡231人。 ---干旱。1994年,四川发生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夏、伏连旱。盆地有97个县市发生夏旱、99县市发生伏旱,受灾人口超过7千万,直接经济损失94亿元。2001年,四川盆地同时出现春、夏、伏三旱,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年份,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 ---大风和冰雹。大风灾情最重的是1989年4月10日的大风,造成103县受灾,157人死亡,5567人受伤(重伤718人),经济损失达15亿元。冰雹是四川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1978年5月4日,四川盆地发生一次大范围冰雹大风灾害,降雹范围波及55个县,造成几万公顷农作物被毁,数十万间房屋倒塌或损坏。 ---雪灾。雪灾主要发生在川西高原的阿坝、甘孜两州。1995年12月中旬至1996年3月底,甘孜州石渠、色达、德格、理塘等县发生了罕见的强降温和严重雪灾,甘孜州11个县死亡各类牲畜达53万多头,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1997年1至3月,全省大部分地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低温雪灾,直接损失达1.52亿元。---连阴雨。连阴雨多发生于盆地地区。1988年9月至10月,全省发生较重秋绵雨,其中筠连县秋绵雨日数达48天,灾情最为严重。南充市仅因阴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385万元。全省再生稻有收成的仅13-20万公顷。 ---雾。1997年12月15日夜开始,成都市连续三天的浓雾使双流机场三次关闭,延误航班400多架次,滞留旅客1万多名。2005年12月25至30日,四川盆地出现区域性大雾。成都公交系统28日因大雾陷入半瘫痪状态,至少有100多条线路、1000多辆公交车被迫推迟发车,超过10万市民出行受到不同程度延误,全市因大雾共发生交通事故180起。(完)姜永育、记者宋开文 来源:四川日报 链接: 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7-07/06/content_10497913.htm

长沙县9级地震?

  长沙县9级地震? 原系村民误把"地质"当"地震"。   因为没有弄清"地质"与"地震"的区别,长沙县北山镇的少数村民误以为近期将发生9级地震,并惶恐不安向省里一家电视台咨询。7月5日,省地震局闻讯后,迅速与长沙市地震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赴北山镇核实谣言的来源,发现这是一起因个别村民对当地政府发放的预防地质灾害宣传资料一知半解引发的误会,经调查组与当地政府深入村民宣传解释,地震谣言已经烟消云散。   据调查组介绍,长沙县北山镇是一个多年的石矿区,也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潜在高发区。进入汛期,北山镇党委政府为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给当地群众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就在4天前向镇里群众分发有关防治地质灾害的宣传材料,并通过高音喇叭宣传防范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镇政府还购买了一些口哨分发给村组干部,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由他们负责组织村民疏散。   不料这些原本很正常的应急准备措施,莫名其妙引起了少数村民的恐慌,他们误把"地质"当"地震",以讹传讹,说北山镇马上要发生9级地震,个别村民甚至于今天打电话给省里一电视台求证,该电视台在没有弄清原委的情形下前往北山镇采访,更加加重了部分村民的恐慌情绪。   省地震局获悉相关情况后,迅速与长沙市地震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前往北山镇调查辟谣。调查组严肃指出,关于北山镇将发生9级地震的传言,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不科学说法。长沙县北山镇,虽然有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但据地震观测资料和地震前兆观察,近期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 来源: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最古老的DNA证明:地球以前温度高于人们猜想

图片
格陵兰岛现在的温度,也是环保人士的关注点之一。因为考察发现,由于全球气温上升,这里的冰川面积正在缩小。   新华社今日上午专电 科研人员5日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已知最古老DNA的分析显示,地球数十万年前的温度远远高于当前学界普遍认可的猜想值。   法新社报道,科研人员在格陵兰岛南部冰川下发现一片北方针叶林遗迹,并从中提取到迄今已知的最古老DNA样本。这些植物和昆虫DNA表明,这片森林存在于距今大约45万年到90万年前。   科研人员在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这与科学界流行观点大相径庭。研究人员此前普遍认为,格陵兰岛上的北方针叶林仅仅存在于至少240万年前,此后由于温度太低,这种树林再也无法生存。   文中说,根据这些DNA样本推测,格陵兰地区当时的温度在夏季可能达到10摄氏度,在冬季可能达到零下17摄氏度。这些样本还表明,在距今最近的冰期间隔期,即大约11.6万年至13万年前,格陵兰地区温度比现在平均高出5摄氏度,但岛上的冰川并未完全消融。   "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就是,这一地域当时的温度显著高于大多数人的想象,"加拿大艾伯塔大学冰川学家马丁·夏普说:"这些结果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再现出当时的环境。"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来源:新华社 http://news.cctv.com/science/20070706/105573.shtml

智利消失冰湖悄然重现 消失之谜初步解开

图片
资料图片:6月20日拍摄的照片显示湖泊干涸的景象。(来源:中新网河南新闻) 近日,智利消失冰湖干涸的湖底又开始有水出现。(来源:广州日报) 5月底,位于智利境内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一个冰湖在两个月内神秘消失。近日,这一冰湖又悄然重现。这一奇怪现象引起不少人关注。 一个科学家小组在对冰湖实地考察后于3日得出初步结论,气候变暖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 离奇消失 这一神秘冰湖位于贝尔纳多·奥希金斯国家公园内,距首都圣地亚哥东南约2012公里。冰湖面积约为4万-5万平方米。 护林人员于5月底发现,今年3月还波光粼粼的湖泊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有位置仅剩下一个约40米深的大坑,此前漂浮在湖面上的巨大冰块散落在坑底。    谜团初解 美联社3日报道,智利科学研究中心派出研究小组调查冰湖失踪原因,由冰川学家安德烈斯·里韦拉负责。研究小组2日搭乘海军飞机从冰湖所在地上空经过,并拍摄下数百张照片。随后,科学家们得出初步结论:导致冰湖消失的"罪魁祸首"是气候变暖 详细>>> 来源:新华网 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7-07/05/content_6330508.htm

太平洋中部发现地球上最洁净海水

图片
卫星照片显示的紫色区域即为"海水最洁净的地方" 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桶取样。科学家表示这里的海水象紫罗兰般清澈。   北京时间7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太平洋中部的一片海区拥有地球上最为洁净的海水。这一地区的面积相当于地中海,其海水的清澈程度与地球上最洁净的湖水无异,但含盐度却和其它海水一样。   2004年10月,在一项为期3个月被称之为"BIOSOPE"的项目中,法国马塞勒的地中海大学的帕特里克·拉姆伯尔特与同事,对这个不同寻常的海区进行了研究。他们从位于法国波利尼西亚的塔希提岛启程,穿过复活节岛,最后进入智利海岸。考察途中,研究人员提取海水样本加以检测,查看其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特性。   同样来自地中海大学的马克·泰德迪也参与了此次海上远征之行,负责研究海水的清澈程度。根据他的描述,这片海水的颜色更接近紫色,而不是通常的蓝色。泰德迪表示,这片海区无疑拥有地球上最为洁净的海水。"有些淡水虽然非常纯净,但也只是最为纯净的淡水罢了。例如,研究人员就曾在南极洲的万带湖得出相同的检测结果。万带湖位于冰层之下,湖水特别纯净。"   随着考察的深入,泰德迪发现了最为干净的水域点--位于复活节岛附近,紫外线只能渗透水下100多米处。拉姆伯尔特表示,这意味着此处所含的叶绿素大约要比绝大多数海域低10倍。"跟踪海水叶绿素数量的卫星图片显示,这一海区是地球上生物体最少的生态系统之一。"   这片水域是已知生产力最差的海区之一,但它仍能维持一个食物链的运转。拉姆伯尔特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这里的生物体已具备循环利用营养物的能力。"由于没有任何补给,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营养物的流失。"   拉姆伯尔特还有另外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这片海区虽然生物体少的可怜,但却拥有极为丰富的已溶解的有机碳。时下,研究小组正在对数据进行筛选,试图解释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他们认为,原因可能在于氮、磷等营养物的有限供应。拉姆伯尔特说,这种有限供应意味着本应正常降解这些已溶解有机物的细菌无力完成此项任务。《新科学家》报道说,研究小组的发现将刊登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杨孝文) 来源:新浪科技 http://tech.sina.com.cn/d/2007-07-

中国科学家证实:气候突变导致首次生物灭绝

地球曾发生过5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其中首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这其中的原因一直是古生物研究的热点。6月27日到30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奥陶系、第三届国际志留系联合大会在宁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150名权威专家首次在亚洲聚会,中国科学家用10年的研究成果证实, 是气候突变导致奥陶纪生物灭绝。 奥陶纪初期,海洋生物进入鼎盛时期,笔石、珊瑚、海百合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詹仁斌告诉记者,如果把地球生命比作一棵树的话,奥陶纪生物大爆发就使这棵树一下子变得枝繁叶茂。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它的爆发规模是距今约5.4-5.1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3倍多,分类数量则比寒武纪结束时增加了7倍多。 但是,在这揭开地球生命新一页的历史长河中,也伴随着生物灭绝的惊心动魄场景:奥陶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4.4亿年前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可怕事件?有人认为是陨石撞击地球,有人认为是温暖的气候突然陷入冰期,甚至有专家提出是伽马射线的爆发促成了灭绝事件的发生。 此次大会上,专家研究首次证实,是气候突变导致了此次灭绝事件。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樊隽轩博士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研究小组在华南上百个地质剖面采集样本,历经10年时间,对化石进行详细分析,首次把生物多样性变化锁定在10万年的时间尺度内。研究证实,灭绝事件经历了两幕:在距今4.46亿年,发生了第一幕生物大灭绝,原因是气候突然变冷,当时的南极冰盖迅速扩大,海平面下降达150米之多,导致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骤然减少,笔石、三叶虫等海洋动物从此大伤元气;部分逃过一劫的生物接下来又遭遇了第二幕的大灭绝--气候突然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使生物再次遭到灭顶之灾。由于证据充分,这一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普遍认可。 "过去的历史是应对未来的一把金钥匙",樊隽轩博士说,生物大灭绝事件并不是坏事,旧的物种消失,为新物种腾出了生存空间,形成新的生命大爆发。科学家要做的事,就是准确理解生命的过程,为人类应对突变的灾难提供支撑。

一个3美元的小玩意可让使用者一年都可以喝到干净水

图片
  至今,全世界仍有近十亿的人生活在缺水地区,他们没有干净的饮用水。每天,约有6000个人死于因水质不好而造成的疾病,如肠热症、霍乱和痢疾。   一家丹麦公司生产的"生命麦秆"可以帮助那些生活在缺水困境中的人们。"生命麦秆"仅售3美元,无须电力等外力协助就可以过滤掉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使用者就可以直接使用"生命麦秆"饮用池塘水或河水。   每一滴流进"生命麦秆"的水,都要经过三道工序。多重过滤层过滤掉水中的脏东西;含碘的树脂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病毒;活性炭能捕捉到漏网的细菌和病毒。最后从"生命麦秆"出来的水就能够达到基本的饮用标准了。   一支"生命麦秆"可以过滤185加仑(约841升)的水,足够一个人一年的饮水量。至今为止,已有2000件"生命麦秆"已被发售,大部分是出售给慈善机构及艾滋病救助团体等。(黄子虹)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